战国灭国之战,战国灭韩之战

2023-01-22 9:02:56 游戏资讯 lvseyouxi

世界史上经典的灭国级战役有哪些?

一、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都倾尽全力,几乎把国内所有可以动员的力量都动员上了,最终战争的结果是秦国战胜,赵国四十万有生力量一夜之间被屠戮殆尽。长平之战也正是吹响了秦国兼并六国的序曲。

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郡,在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对峙,战争初期,赵国大将廉颇采用坚壁高垒以逸待劳的策略,本想等远道而来的秦军疲惫,然后再进行反击。

秦相范睢利用反间计使赵国临阵换将,用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针,改守为攻。秦国也更换主将,杀神白起披挂上阵,白起兵分两路,一方面假装溃败诱使赵军深入,一方面切断了赵军的退路。使赵军粮道断绝,被困在长。四十万赵军投降,赵括战死沙场。最终四十万赵军俘虏全部被活埋。

此一战使赵国国力大衰,再无力阻止秦国向东扩张。

二、李靖灭东突厥,摧古拉朽的灭国战争;

李靖是中国历史上顶级的军事家,他打起仗来从来都是快准狠,在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大军早已经杀到敌人阵前。造就李靖最辉煌的战斗,当属于李靖打败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对唐朝的威胁极大,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颉利可汗带着突厥的部队围攻长安,李世民靠清空府库才换来了的屈辱的和平。时过境迁,在仅仅四年之后,唐朝的国力有所恢复,而东突厥国内发生了变乱,所属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相继叛离,又恰遇暴风雪,羊马死亡甚多,因而发生了饥荒,族人纷纷离散。

李世民决定借此机会攻打东突厥,李靖自然也当仁不让的担任总指挥。此战开始后,李靖首先出其不意,冒着严寒,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向恶阳岭挺进,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

逃跑之后的颉利可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便以和谈为目的,意欲赢得时间,以苟延残喘,俟草青马肥之时,逃到大漠以北,以卷土重来。李世民接到突厥和谈的消息后,也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可汗。

李靖得知朝廷和谈,但是他认为这是突厥防备更低的时候,若此时进攻突厥,则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突厥问题,大唐也不会再受到突厥的威胁。故而李靖在唐俭谈判时,又率军进至阴山,并让苏定方率领两百余骑又乘着大雾,悄然疾行,直扑颉利的大营,等颉利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来不及做任何安排,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也四散而逃。不久颉利可汗被李道宗擒获,并送到京师,东突厥从此宣告灭亡。

纵观李靖灭突厥的战争,从一开始李靖就出其不意,此后也一直秉承兵贵神速的特点,在颉利可汗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将颉利可汗打败。这种兵贵神速,出其不意的作战方针,可谓是灭国战争的典范。

三、高加米拉战役

此战又被称作高佳迈拉战役,在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带领大军,从叙利亚的北方地区进入波斯的两河流域地区,攻入波斯的核心地区。波斯君王大流士一路没有阻挡亚历山大,想诱敌深入,亚历山大顺利的进入了两河流域地区。由于两年前的伊苏斯战争,大流士输给了亚历山大,使得他的家人都被亚历山大俘虏,亚历山大利用大流士想救出家人的愿望,将其家人作为人质,随军出征。

两军大战前期,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波斯帝国的军心涣散,那就是月食现象,由于波斯的贵族都通晓天文,观此现象后,人心惶惶,都认为此战必输,波斯帝国即将灭亡。而在大流士几次向亚历山大求和失败之后,人心涣散的波斯将士只能同马其顿大军展开厮杀。这两个原因是高加米拉战役前夕的简介。

战争终于开始了,大流士和亚历山大都根据各自军队的事实情况,布置了相关的战略,两人构想不分上下,势均力敌,波斯甚至率先出现了胜利的曙光,但由于波斯君主大流士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最终使得马其顿大军打败了波斯军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以上是对高加米拉战役的简介,战争最终以波斯军队的失败,波斯帝国的灭亡而告终。

其实世界上类似的战役有很多,而我们中国也特别特别多,比如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一战就把秦朝廷作为左膀右臂的王离的九原边军和章邯军团一举团灭导致秦朝的彻底灭亡。

又比如有李愬雪夜袭蔡州,以足球单刀式的进攻手法,一举击破屡次为朝廷引为心腹大患的淮西吴元济部,除了上述例子,还有不少诸如此类的将领,他们以类似的功绩彪炳千秋。

战国灭国之战(战国灭韩之战) 第1张

战国时期 秦灭六国的顺序及时间?

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的顺序及时间:并韩灭赵(秦始皇十八年);灭魏(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灭楚(秦始皇二十三年);灭燕(秦王政二十五年);灭齐(秦始皇二十六年)。

1、并韩灭赵

秦在发动攻赵之前,即依李斯、尉缭之谋,以间谍挑拨活动,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待燕赵战起,秦国即借口援燕抗赵,开始对赵进攻。秦军从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赵,但把进攻的重点指向赵国南部,以陷赵军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

秦国攻下邯郸后,赵国灭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是为代王。前222年秦将王贲攻代,代灭,公子嘉自杀(或说被迁西戎)。建国250多年的赵国最终灭亡。

2、灭魏

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3、灭楚

秦军灭赵、破燕并魏后,紧接着大举进攻楚国。当时楚仍为中国南方大国,拥有今河南西部及东南部,山东南部,湖北、湖南两省,洞庭湖以东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全部。

秦军追击燕残部到辽东,由于地方偏远,对全局关系不大,即把兵力转用于对楚作战。经过3年左右时间,秦对楚战争胜利结束,又转用兵力,由将军王贲指挥,进攻辽东。燕军无力应战,燕王喜被秦军俘虏。秦又立即转移兵力,攻击代郡,赵嘉率部虽力战,终于不免失败,悲愤自杀。

4、灭燕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前227年。

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5、灭齐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齐相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齐王建被送于共这个地方,饿死于松柏之间。这个贪图享受、丧失国家的亡国之君,得到应有的下场。

扩展资料:

1、意义:

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2、评价:

秦始皇用不到20年时间,并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个大帝国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古代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

战国魏国灭了几个国家

公元前407年魏国所灭中山国(中山国之一次灭国)

公元前254年,魏国攻灭卫国,卫国领地成为魏国的封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