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的先弄清楚什么时候是春秋时期,什么时候是战国时代
春秋得名于鲁史《春秋》,为东周历史的之一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
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
历史上说,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
所以楚国应该是从春秋时期就存在的,直到战国末期
楚国在春秋时候,打遍中原很多地,消灭了40多个诸侯小国,让自己的国土面积达到了更大,成为一个称霸南方的超级大国。国土边界甚至扩张到了江淮、南海和巴蜀等地。那么,楚国为何会独霸南方占据半壁江山呢?
早在周朝时期,楚国是诸侯国,还就只是周王朝的附属国。但是楚国人天生野蛮彪悍,内心里并不满足于这种从属关系。于是它利用自己离得远,地处偏远的地理优势,偷偷的强大自身,开始对外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种不服天子权威的行为,在周昭王被水淹死后更加放肆。楚国的权威开始渐渐建立起来。再加上除了楚国之外,南方大部分都是落后的附属国,人数很少。相邻的吴越两国也都在逐渐衰落。楚国在南方一家独大具有本能的优势。
而当时的秦国、齐国实力上是前头兵,不相上下。楚国的崛起还有面积的不断扩张,他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这种威胁。还有周边的诸侯小国也是不甘于附属于他人,奋起反抗楚国。这种局面下,那些中小诸侯变身墙头草,谁的实力强就去巴结谁。一会秦国一会楚国。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土面积已经达到了它的历史巅峰。占据了南方大半江山,再也不是仅仅数十里的小国了。这全都得益于它自身的励精图治和奋勇进取。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前704年,楚子熊通自立为王(史称楚武王)。春秋早期,楚国大举扩张,灭亡江汉流域众多诸侯国,成为南方之一大国。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击败中原霸主晋国,被评为“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晚期,在吴楚争霸中楚国连连失利,前506年,吴王阖闾发兵攻楚,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楚国在秦国帮助下得以复国。
战国中期,楚国再次崛起,楚宣王和楚威王时代(前369年~前329年),楚国进入鼎盛时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史称“宣威盛世”。
一、自立为王
不满自己国大爵小的楚君熊通从传说中找到例证,他说其先祖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有辅佐推翻殷商,建立周朝的功劳,只因早死而仅得到子爵,遂攻打姬姓诸侯随国,目的是要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遭拒,熊通率兵再次征讨随国(今湖北随州),迫使随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谥武)。
被楚国消灭的小国还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州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阳、荆门一带),一路向南征伐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成为江汉流域的霸主。
二、争霸中原
熊通子楚文王定都于郢(今湖北省宜城市西南),因取名于该地已被填埋的湖泊“疆浧”而得名,后人通称为“鄢郢”,以区别于日后为防备吴国的再次入侵而迁徙的新国都纪郢及一系列皆称之为“郢”的同名陪都。此后为扩充领域,楚国与中原的中原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事。
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公元前 505年,楚昭王将新的国都迁往郢都(纪郢),当时规模宏大的皇城郢都盛极一时、扬名天下。
楚成王时,楚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人大败。晋师“三日馆谷”,向周天子献楚捷“驷介百乘、徒兵千,”,楚国几十年不敢北向。《子犯和钟》即记载此事,中有“诸楚荆不听命于王所,子犯及晋公率西之六师博伐楚荆,孔休大功,楚荆丧厥师,灭厥渠”云。
后来的楚庄王武功彪炳,又励精图治,选拔孙叔敖施行文冶,使楚国经济繁荣、文化鼎盛。前606年庄王征伐陆浑之戎(在雒邑西南),派人向周天子问九鼎之轻重。
前597年,楚围郑,迫郑降,晋派兵救郑,两军于邲会战,晋大败。此后,陈、蔡、许、郑俱从楚。公元前594年,楚围宋,宋告急于晋,晋不能救,宋遂与楚言和,尊楚。
这时中原各国除晋、齐、鲁之外,尽尊楚庄王为霸主,确立了楚庄王在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史载,透过战事,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
邲之战后,楚庄王称霸一时,但是晋国国势犹不可忽视,晋、楚双方形成南北对峙、各霸一方。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倡议弭兵,奔走于晋国执政赵武和楚国令尹子木之间,使晋、楚、齐、秦、宋、鲁、郑、卫、陈、蔡、曹、许、邾、滕等十四国于宋召开弭兵大会。
结果由前述十国签订盟约,规定除齐、秦等大国外,小国须既朝晋又朝楚,霸权乃由晋、楚二强平分,尊两国为共同霸主。史称‘向戌弭兵’。
三、衰而复兴
前506年,楚昭王时,吴国君主阖闾派孙武、伍子胥率军攻打楚国,于柏举之战中击败楚国,攻占其首都郢,楚国几乎覆亡。这时越国允常趁机攻打吴国,秦国也出兵帮助楚国,楚国得以保全。
及后楚惠王即位,继续执行安邦定国、伺机发展的方针。对外,楚惠王四十二年(前447年),楚兼并蔡。两年后,兼并杞,楚东拓疆土至泗水之上,尽有江淮以北之地。楚简王元年(前431年),楚又兼并掉莒。
扩展资料:
最终覆灭
楚威王十一年(前329年),楚威王卒,子熊槐立,是为楚怀王。楚怀王在即位后,开始重用屈原等大臣,针对主要弊政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却引来楚国贵族一致性的反对。日久,难以抵挡反对声浪的楚怀王遂意兴阑珊,变法终告失败。秦国东进,韩、魏屈服,秦、齐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雄踞南方的楚国,西邻秦东接齐,地位极其重要,是制约齐、秦争雄的关键力量。商於之地六百里,当在今丹水流域一带,是秦、楚相接地段,武关在其中,物产富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秦国准备对齐国发起进攻,但这时正值楚结齐,齐、楚“方欢”、“交善” ,秦惠文王很忧虑,与张仪商量对策。
张仪自告奋勇,前往楚国游说,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为条件,要楚怀王“闭关绝齐” ,待楚、齐绝交后,张仪只承认献地六里。楚怀王见受到欺诈,恼怒至极,举兵伐秦,结果惨败,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张仪“诈楚”事件。
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楚、秦间的大战全面展开,秦大胜,斩首八万。又攻楚之汉中,取地六百里,仿楚制,亦设置汉中郡。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秦又攻楚,攻取了召陵,楚国无力还击。 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去秦国,客死咸阳,楚国国势迅速衰弱。
楚顷襄王时代,秦国多次伐楚,拔西陵、巫、黔中等地,于公元前278年攻入楚都郢城,烧毁了楚王族的夷陵,屈原闻讯投河自尽。楚顷襄王迁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聚集了东境的十多万兵力,成功收复之前被攻陷的十五座城池,以此来抵御秦国。
前263年,楚考烈王继位,任用春申君为令尹,春申君派兵助赵国解邯郸之围,又领兵灭鲁国,楚国一度复兴。但前241年,春申君组织东方国家最后一次合纵,但被秦军所败,楚考烈王怕秦国报复,再次迁都至更东面的寿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后,春申君门客李园发动政变杀害春申君,楚国国力更加一蹶不振。
秦王政亲政后,知楚将项燕擅战,先遣李信为将,领二十万兵马,欲灭楚,败,被入两壁,杀七都尉。再遣老将王翦,统秦师六十万,相持一年,前223年,大败楚军,俘虏楚君负刍。项燕扶持的熊启也很快被俘杀,楚国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楚国
二创动漫哪里看maplestar二创在网页或者youku,都...
越战越勇鹅哥带领鹅家班是哪一期1、年1月23日这期。在《...
安徽公务员降薪20%是真的吗是真的。2022公务员降薪20%...
下载奥特曼传奇英雄免内购无限金币无限钻石版操作步骤:1、...
和平精英少羽筷子水泥原句复制?1、和平精英少羽筷子台词如...